给大家科普一下腾龙公司在线客服TL0666.coM(2022已更新/知乎)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2022年1期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吴春丽  张文英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作用

吴春丽  张文英

广西桂平市蒙圩镇新田小学 

 [摘要] 思维导图既可以帮助教师教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技巧的方法;又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课文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课文内容的学习工具。本文在通过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情况,详细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最后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论。

[关键词] 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运用;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1]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思维整合的科学方法——思维导图,通过画图的方式,从中央发散出去,运用曲线、符号、词汇、颜色以及图片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这种天然的思维工具,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将发散性思考过程具体化,从而可以让人的想法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

写作起始于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这种认知是一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性直观和理性思维辩证统一的关系结构[2]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

小学语文的传统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用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老师逐段讲解,进而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它是建立在一种线性思维基础之上的思维过程,不符合小学生的跳跃性思维,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忘记知识要点,尤其是理解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这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效率,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顺着思维导图的线索,一步步阅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记忆,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使小学生有兴趣去思考课文的内容,从而真正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

(二)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使用

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写不出东西来,内容空洞;特别是现在,学生更多的是在虚拟世界里玩乐,更加难以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东西,每日只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在写作时难以发散思维、出现写不下去等现象。

思维导图可以为小学写作教学提供巨大帮助,布置完作文题目后,在小学生的作文构思阶段,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列出想写的东西,让学生把主题至于思维导图纸的中心位置,然后展开联想,画出想写的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对画出的东西加以整理,最终形成一张作文的思维导图。小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制作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欲望和写作的积极性,写出来的东西才会内容饱满、详实。

(三)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使用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非常重要,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很快的明白自己想说的和要说的东西,并且对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小学生表达更加正确,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取代对话内容,指导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怎样表达和倾听方面。此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即时演讲能力,如果采用思维导图来为发言做准备,不仅可以使发言条理,也可以锻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四)思维导图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外,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如:

1.作为课件使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在课堂上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课程内容。课前制作,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准备导图的制作与完善,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课堂上制作虽然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可以让小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性,增加教学乐趣。

2.作为复习材料使用。

教师制作或者让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复习材料,引导学生拿出制作的思维导图对照课本进行复习,可以发挥思维导图在提高记忆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语文知识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一种工具。

3.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作为笔记,符合托尼•巴赞创制思维导图的初衷。利于学生听课,而不必因记笔记而无法听老师的讲解,也利于学生形成筛选意识,将老师所讲的内容经过筛选,提取关键字,做成课堂笔记。

4.用于小组的合作式的学习。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一副某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三、思维导图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将知识结构化

思维导图的结构是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将复杂的课文含义线索罗列了出来,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牢固掌握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课文信息的阅读理解。师生在一起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把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同时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导图,完成知识的意义的建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制图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帮助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绘制出各个内容含义的链接方式,学生可以用连线、画圈等方式,完成初步的思维导图,再进一步加工,这可提高学生进行逻辑分析的效率和速度,有利于完成整片课文知识的结构化,形成有序的认知图式,从而促进和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创新。

(二)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深化记忆

一方面,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通常是形象的、具象的,停留在物体或知识的表面,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复杂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在老师没有讲解出来之前总是很难自己想到,缺少自己获得对知识内容的实质理解与掌握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具象化,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等,把复杂的知识体系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小学生能够更清晰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的主要知识点和意义,并且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段落等,使学生更乐于去思考,增强了理解记忆能力。

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使得学生的思考问题更加直观性、整体性,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从整体学习课文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综合素养。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相关知识点画到思维导图中,逐步画出完整的知识点网络。因为有了导图的帮助,学生就不需要不断的重复看课文,让学生可以边听讲课边对照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在整体上体会讲解内容的同时,还可以集中注意力于感兴趣的知识点上,把内容更直观地印在脑海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虽然有着丰富想象力,但是他们的想象是缺乏方向的,零零散散的,不能顺着教学内容展开联想,,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头脑中的思绪并不断的发散和深入的拓展,逐级展开,即由一个中心内容逐步发散成多个层次分明的知识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也顺势发展。制作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创新的过程,所以,思维导图的应用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另外,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围绕特定的语文主题展开小组交流讨论,通过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不仅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想象力,而且还能产生个人想不到的观点,才能更加深入的学习课文的精髓。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交流讨论,还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思考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思考欲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助推力。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将有发挥自我的更大空间,有助于其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的转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5]。

(四)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是教师教学经常遇到的阻碍,教师通过制作或者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思维导图的应用摒弃了传统的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换之更有趣的和互动性更强的表现方式,通过呈现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通过作图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进行教与学的过程,有利于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注意力分散转移等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学习效果,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由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沉闷转变为轻松、愉悦、自信[4]。

(五)思维导图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使教学工作充满活力

采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开始转变观念和教法,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转变:

1.教学模式直观化

思维导图构建了一套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的按本讲解的模式,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帮助教师有更清晰的思路,更直观的知识点讲解流程图,更容易把教学内容的主次点讲解到位。

2.教学过程开放化

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可以把教师讲解为主变为学生自主思考为主。学生根据老师的课文初步讲解,然后自己制作思维导图,也可以由同学们合作完成思维导图,做到开放性教学。。

3.教学方式多元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一转向多元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充分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这种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可以让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流畅,从而使学生爱上思考,对语文学习更加专心,并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3]。

4.教学氛围积极化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由不停的划重点,卖力讲解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同时,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实现自己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会产生学习成就的满足感,其信心也随之增强,激发学习热情,真正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思维导图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于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通过具象化思考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指导工具,是打开小学生想象力的钥匙。思维导图通过有趣、直白的作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这些东西反过来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特别是有利于小学生深刻记忆。正因为思维导图的特点,所以更适合小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实践。

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步展示并强化理解的过程。它所表现的是: “教师——思维导图——学生”教学过程。思维导图由教师制作,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发展思维的方式和事物产生、发展的逻辑顺序逐步展开。在该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相关的课程资源整合展示,强化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课程完成后, 学生在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 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收集资源、整合资源、制作导图、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也体现了新时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托尼·博赞. 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钟元阳. 思维有导图,笔头就流畅[J].《师道·人文》, 2017 (8).

    [3]支玉恒.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亮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托尼·博赞. 图解心智图让学习有效率[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5]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版权所有:给大家科普一下腾龙公司在线客服TL0666.coM(2022已更新/知乎)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